上海文化廣場地下音樂廳丁紹光壁畫《生命之源》完成 被切割開來的小玻璃,最后拼裝起來,組成了《生命之源》。16米高的壁畫上,匯集了30萬塊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小塊彩色玻璃。為了讓作品看起來更通透,彩色玻璃貼在了半透明的無色玻璃上。 站在300多平方米的巨幅壁畫《生命之源》前面,旅美藝術家丁紹光松了一口氣。半年多的苦思冥想和艱難勞作,終于告一段落。再過幾個月,新建成的上海文化廣場地下音樂廳就將正式開放,這件壁畫,是它的門臉。
此畫被理解為視覺上的通透,還兼有從地下往上接地氣的含義
壁畫創(chuàng)作,必須考慮作品和周遭的關系。要考慮建筑功能、空間格局、選用材質(zhì)。最理想的狀態(tài)是,在設計階段,建筑設計師就能和藝術家一起工作,共同商量。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,藝術家最終都是在為建筑空間做填空題。
所以現(xiàn)在壁畫創(chuàng)作的整體就不太好。藝術家創(chuàng)作當然有問題,很多人都是訂單藝術家,做完一個項目就拿錢走人,不管其他。但建筑和壁畫的關系沒協(xié)調(diào)好的現(xiàn)象,也的確普遍。壁畫和建筑應該做加法,但從南到北看了很多壁畫后,丁紹光覺得大多是相互做成了減法。且不說壁畫是不是淪為了空間的附庸,能夠做到不破壞空間美感的都不多。因此說,好的壁畫創(chuàng)作者,必須要有設計的理念,要對建筑領域有深入的了解,要充分掌握新型的材質(zhì)……壁畫真是一門綜合藝術。
300多平方米彩色玻璃畫
回頭分析自己的作品,丁紹光覺得,《生命之源》之所以有震撼力,首先就是因為巨大的面積。但畢竟是300多平方米,面積大,還不能空。所以,其感染力進而有賴于線條的結(jié)構(gòu)。在這件壁畫中,線條是形式,也是邏輯,是串聯(lián),也是內(nèi)容本身。在施工之前,丁紹光畫了一張素描給施工方。素描所用的線條,極細密,在他畫畫的時候從來沒畫過那么細的線條。因為考慮到要放大100倍之后放到玻璃上去,線條一旦粗了,別人就不知道該用什么顏色去填這些線條。
丁紹光喜歡說,這件壁畫是“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作品”。因為彩色玻璃畫,在西方有上千年歷史了。直到今天,它們還在那些古老的教堂里閃著光。那些玻璃畫固然美輪美奐,有整體的色彩效果,卻沒有很好的細節(jié)。因為在當時的工藝技術之下沒法實現(xiàn)。比如說一張面孔的顏色變化,頂多就是低溫燒出些許層次來,整個玻璃還是近乎單色的。然而今天,為了創(chuàng)作《生命之源》,丁紹光去了洛杉磯的玻璃工場。令人驚訝,那里竟然有2000多種色彩的玻璃任他挑選。同樣的藍色,就能燒出幾十種變化。這便是《生命之源》得以呈現(xiàn)出最終效果的技術保障。到了壁畫施工的時候,所有的玻璃都按照色差明暗一一編號,才不至于拿錯。丁紹光是通盤掌控的人,那么多色彩、那么多玻璃,他一看就知道應該放在哪個位置上,如同一個拼圖游戲的高手。
被切割開來的小玻璃,最后拼裝起來,組成了《生命之源》。16米高的壁畫上,匯集了30萬塊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小塊彩色玻璃。為了讓作品看起來更通透,彩色玻璃沒往墻上貼,而是貼在了半透明的無色玻璃上。
當代應具有全球化色彩
藝術創(chuàng)作不再只是畫室里的私事了。今天視覺技術飛躍,更顯出了平面藝術的局限。因此,丁紹光認為平面藝術家也應該充分調(diào)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材質(zhì),引入藝術創(chuàng)作當中!渡础房雌饋硪呀(jīng)完工,但丁紹光認為它依然處于未完成狀態(tài)。接下來要做的事情,是征集音樂曲目進行聽覺的配合,安裝燈光營造氛圍,甚至還要在現(xiàn)場制造出森林的氣味……70多歲的丁紹光做作品,很時髦很先進,很當代。
但其實,丁紹光對美國標準下的“當代藝術”心存警惕。又和文化本位主義者不同,因為他宣稱自己堅決不做藝術的保守派。他所理解的當代,是具有全球化色彩,但文明之間并無高下之分的。中國水墨畫、西方油畫,和他自己收藏了很多的非洲黑人木雕一樣,都是好藝術,都應拋開狹隘的門戶。大家都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里,何必一定要有“東風壓倒西風”之類的藝術征伐。再征伐,也出不了另一個達·芬奇另一個梵·高。今天藝術創(chuàng)作的自由度的確很大,藝術家也有錢了。但有錢的時代,不一定藝術繁榮。黑暗、壓抑、貧窮的時代,往往出大藝術家。相比較而言,丁紹光覺得,今天這時代是有些浮躁了。
丁紹光做過一件事,他把以前賣出去的一批作品買了回來,親手毀掉了。吳冠中晚年也毀掉了一批自己不滿意的作品,這樣的事情之前的齊白石也干過。丁紹光說,他曾在紐約一個博物館里看到一件塞尚的實驗性作品,屬于實驗沒成功的那種。但是別人肯定是不敢毀掉的,且不說那值幾千萬美元,沒人下得了手。光是毀壞這件不可復制的藝術文物,罪名都不小。所以,只有塞尚本人才能動這個手。丁紹光說,是不是進入藝術史之類的問題沒考慮過;刭徣缓髿У暨@些作品的目的也很單純,就是不好的作品流布在外面,心里覺得不舒服。按照這個標準來看,《生命之源》是他滿意的作品,是希望能夠一直留存下去的。 |